4月11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,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0.7%,环比下降0.3%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同比下降2.5%,环比持平。
就在同一天,央行对外公布了一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及3月份信贷数据,其中实体信贷新增3.95万亿元,为有数据统计以来同期新高,企业短贷多增了1.08万亿;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.38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,远超Wind预期的 4.5万亿人民币,存量社融增速提升到10%;货币供应量M1(狭义货币)、M2(广义货币)分别同比增长5.1%、12.7%,增速比上月末低0.7个百分点与0.2个百分点。
密集发布的数据反映出了我国经济1季度社会需求超预期,但消费需求不振的问题,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的状态。
首先,CPI,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,反映的是物价通胀水平,CPI同比上涨仅为0.7%,大幅低于市场预期,环比下降0.3%,其中的拖累项主要是食品价格下降1.4%,反映出来的是人们的消费意愿不足,要知道疫情之后很多商业活动都已经复苏了,我们对于消费恢复也有着期待,全年整体的CPI目标预计在3%左右。
再看PPI,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,是企业端对于通胀的感受,同比下降2.5%,环比持平,也就是企业产品无法涨价,一方面是需求的不足,一方面是库存的影响,依旧是买方市场,企业一涨价消费者就去了竞争对手那里,比如说上个月汽车的价格战。因此,整体反映出来的是消费需求不振,通胀低迷,企业盈利压力依旧较大。
其次,是信贷数据,与CPI、PPI不同,信贷数据是超预期的,无论是企业端还是居民端。这就意味着,企业还是看好未来的发展,愿意去增加额度扩大生产经营。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,因为CPI与PPI反映的是当下的状态,信贷数据则是反映未来的趋势,企业只有看到长期经济向好、需求增加的机会才会去扩大生产经营。而居民端方向中长贷恢复同比正增长6000多亿,也就意味着老百姓终于又开始去买房了,这一数据也印证了上个月地产销售回暖,地产涉及的产业链广泛,对于实体经济的恢复有正向作用。
同时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远超预期,社会融资代表的是社会的总需求,社融规模的持续增加代表着资金开始流出银行体系流入实体经济,也就是说,实体经济开始慢慢复苏,人们对于未来开始重新恢复信心。
最后是M1与M2,反映的是资金活化程度,是人们手中随时准备用于消费现金数量,增速双双下降代表着人们的风险偏好依旧还是比较低,消费的意愿依旧低迷,未看到边际改善迹象。
因此,统计局与央行公布的3月数据显示出来的是实体经济开始复苏回暖,但消费需求依然不振,也就是说企业已经看到了经济复苏前景,而老百姓依然担心衰退不敢消费,这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风险意识增强不无关系。企业与老百姓对于经济的感知几乎相差1个阶段,等到大家都能感受到经济向好的时候,利润也已经反映在的企业业绩上,这也是企业家与消费者的区别。因此,消费需求不会一蹴而就,而是会随着经济的恢复逐渐回暖,这种渐进式的走势也代表着经济未来半年处于弱复苏阶段,今年通胀的风险并不高,再加上外部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,金融政策上也有更灵活的操作空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米乐m6官网登录
上一篇:院系面对面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:知数博学 信行天下
下一篇:分析专业就业前景